人才培养

您的位置: 首页» 人才培养» 博士生» 金融学院举办第27期论文研讨班:Measuring and Testing for Downside Jump Risk

金融学院举办第27期论文研讨班:Measuring and Testing for Downside Jump Risk

主要来源: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7-03-07

2017年3月1日,由金融学院举办的“第27期论文研讨班”在明辨楼404教室举行,金融学院刘威仪老师作了题为“Measuring and Testing for Downside Jump Risk”的学术报告。本次研讨活动由金融学院朱超教授主持,学院部分教授及副教授、全体青年教师、全体博士生、本硕博贯通班学生等四十多人参加。

刘威仪老师的这项研究是关于对股票向下跳跃风险的度量和检验。“跳跃(Jump)”是近十几年来金融计量学高频数据研究领域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。国外的研究大约是从 2004 年开始,到 2010 年对“跳跃” 的检验相对比较成熟。从 2010 年起,我国学者也开始慢慢引进这些度量和检验的方法,用于对资产价格跳跃情况进行度量和检验,也开始应用于波动率的估计、资产定价等相关的实证问题。回顾国外的研究脉络:通常都是先由计量经济学家提出一个度量和检验的方法,再由实证金融研究者实际运用;考虑到已经有很多学者发现波动率具有非对称性效应,特别是在股票下跌时会对波动率的影响要比波动率上升的影响要大,这才想到可以把“下跌”与“跳跃”结合在一起,并且检验“跳跃风险”的研究还不多,这也是刘老师做这项新研究的一个动机。

刘老师指出:前人已经利用高频数据进行了相关估计以及验证了跳跃,提出了“已知性波动率(Realized Volatility)”、“平方变差(Bipower variance)”、 “Z值”、“双尺度方法”、“双重收益率方法”、“极值法”、“余值法”等模型来进行测度和检验,很多学者进一步对数据使用及变量计算方法加以改进,估计效果也不断提高。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,综合利用这些统计量的优势,刘老师也提出了关于波动率的新估计量,收敛速度明显提高,衍生出来的检验统计量也没有太大差异,较好地检验了波动率非对称性的情况。

最后的互动环节,金融学院教师针对“跳跃的直觉性解释”、“跳跃的可预测性”、 “对于投资机会预测的作用” 、“跳跃的可收敛性”等多个问题与刘老师进行了交流。总体来看,“跳跃”已经在资产定价、投资组合、波动率预测、量化投资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,未来有较大的研究机会和研究空间。

(撰稿人:王佳妮、岳鹏鹏)